随着数字技术深度渗透农业领域,社交媒体正重塑传统农业知识传播体系。斯里兰卡作为典型农业国家,2021年因激进有机农业政策引发的全国性粮食危机,将数字时代农业误传(Misinformation)的破坏性暴露无遗——政策制定者轻信网络传言全面禁用化肥,导致水稻减产50%,直接引发该国70年来最严重经济危机。这一事件凸显出数字农业咨询服务面临的核心矛盾:社交媒体既打破传统农技推广的地域限制,又成为虚假信息滋生的温床。
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环境设计与乡村发展学院(University of Guelph, Canada)的研究团队采用创新性的Q方法学(Q-methodology),对斯里兰卡21名农业从业者(含10名顾问、7名生产者及研究人员等)进行系统调研,首次构建农业误传的"政治经济-数字素养-内容治理"三维分析框架。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中的农业误传呈现三种典型传播范式:数字素养欠缺导致的非故意传播(42%受访者)、利益驱动型刻意误导(33%),以及监管缺位加速的谣言扩散(25%)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传统认知中"政治动机主导误传"的假设被推翻,73%的农业投入品经销商认为商业利益才是核心驱动力。
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,通过文献梳理构建36项初始陈述,经本土化校验精简至19项关键指标,采用7级李克特量表(-3至+3)进行Q排序。运用PQ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,提取三个解释度达65%的典型视角。技术路线创新性地整合了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数字素养评估,特别关注Facebook、WhatsApp等虚拟社区中GMO(转基因生物)、有机农业等争议话题的传播特征。
研究结果揭示三大核心发现:
数字素养倡导者视角强调能力建设
该群体(占42%)肯定社交媒体连接价值的同时,指出78%的农业误传源于非恶意传播。典型案例显示,斯里兰卡农民因缺乏数字鉴别能力WhatsApp网页版,将社交平台的讽刺内容当作农业指导,印证了提升批判性数字评估能力的紧迫性。
利益动机现实派揭露商业操控
33%受访者揭露农药经销商等行为主体为推广产品系统性编造谣言。某化肥经销商坦言:"为完成销售指标,同行常推荐不对症农药"。这验证了"权力-利润-宣传"(PPP)框架在农业误传分析中的适用性。
内容监管怀疑论者的治理困境
尽管25%受访者承认误传修正价值,但输入品经销商群体普遍认为现有举报机制收效甚微。数据显示,被封账号通过未监管群组继续传播的效率高达原始传播的60%,凸显平台治理的局限性。
讨论部分深入剖析了数字农业转型中的"信息悖论":区块链(Blockchain)等新技术虽能确保信息可追溯性,却难以应对人性化传播中的认知偏差。研究提出的"三维干预模型"具有重要政策价值——短期需建立农业主题的社交平台快速响应机制,中期应将数字素养纳入农技培训体系,长期须构建包含政府、科技企业、农户的多元协同治理网络。
该研究发表于《Sustainable Futures》的创新性体现在:首次将政治经济学分析与数字传播理论相结合,突破传统农技推广研究的单一技术视角。特别是在斯里兰卡案例中揭示的"商业利益主导误传"机制,为发展中国家防范农业数字风险提供了重要预警。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加剧信息生态复杂性,本研究建立的评估框架将为全球数字农业治理提供方法论参考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最新留言